啟動「我可以」的引擎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
孩子透過「做」來了解「我是誰,會什麼」。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勇於嘗試?

教室裡又來了六個新孩子!不管是三歲或五歲,在這兩個星期裡,他們已清楚的告訴我,他們是怎樣看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或覺得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好。

三歲的小艾任何事都習慣先自己來,實在是打不開、折不了,才來找老師說:「我需要幫忙。」就算需要幫忙,她小小的臉龐上,仍寫滿了自信!

同樣是三歲的茱莉,只要東西灑了、鞋子稍微套不上,就扭頭哭叫:「我不會做,我太小了。」就算我和助教對她說:「你是大孩子了,先試試看,我會幫你的。」她的回答仍是:「我不是大孩子,你撿起來,你幫我穿。」小小的身軀,寸寸表達著「我沒有能力」。

更多詳見原文網址


另外,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共合國」,也有一篇彭菊仙Chu-Chu媽咪有關耐挫力的文章:

不能輸的孩子,不會真正喜歡自己!

作者:彭菊仙 Chu-Chu媽咪

十月號「親子天下」封面主題是「挫折忍受力」,看到這個標題我感到很有興趣,不過倒不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挫折忍受力低落,相反的,他們似乎很能忍受自己的失敗,很會調整自己的失落,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起家裡那三隻小豬根本搞不清楚何謂挫折,這和小時候的我真是大異其趣。小時候,我最在乎輸贏,最怕輸,最不習慣被別人超前,我一直努力保持名列前茅,不過,我非常清楚,所有的K書、背書、發狠的念書,都不是出於興趣,而是不認輸,一味的要強要面子。

更多詳見:
親子天下部落客共合國
教養好好玩~Chu-Chu媽咪的教養實驗持續開發中...

 

後來發現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李坤珊的好幾篇文章也很不錯,一併收錄於下:

允許孩子說錯話

以下摘錄:
一般人對語言學習有個大誤解,就是認為語言是模仿的結果。在這個認知的前提下,大人把孩子看成是空罐子,所以只要不斷塞入語言材料,幼兒就會說標準的話了。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人類的嬰兒,先天上,的確已具備語言學習的機制。但要讓這個先天的機制運作,除了語言環境外,還需要孩子自己的歸納能力,孩子必須把已經學會的,加以類化和轉移。也就是說,幼兒學會語言,是因為他能從所處的語言環境中,主動歸納出該語言的用法或規則,而且也把它轉用出去。

(更多請點選標題)


看見幼兒的創造力

在這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假如你只從作品成果的「名稱」來看,那你只會看見一樣東西(同樣的結果):搥扁的黏土。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的好奇和挑剔,你就會驚喜的發現亞當的創造力。在這一個月裡,他不但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打扁黏土,像是用手掌、用小拳頭、也用不同的手指,來讓黏土變得扁扁的。他不斷的試驗著,如何讓黏土扁得很快或很慢。他也想出各種花招,讓他的扁黏土從一塊變成好幾塊。

把亞當的今天跟昨天比,你看見他的創造力了嗎?「重複性」是幼兒的學習特質,從重複裡,他會主動的試驗自己的能力,也漸漸的了解物品和事件的特質,更會慢慢的掌控手腦的協調度——那就是幼兒的創造力!

(更多請點選標題)


孩子乖乖聽話四部曲

凱:我不喜歡長褲,我不要穿!
師:天氣很冷,你必須穿長褲保暖。我等你套上或換上長褲,再帶你出去。我們的戶外時間很短,假如你錯過了,就只能等明天了。你必須穿上長褲,才能出去玩。

就這樣,我讓助教帶其他小朋友出去,我則不動氣的坐在教室裡等她。二十分鐘後,她不太高興的套上長褲,我讚賞她的決定,帶她出去,但只玩了五分鐘,就得回教室了。凱薩琳哭著走回來,因為時間太短。而我也以理解的口吻說:「我知道你還想玩,但你用太多時間來決定穿長褲。明天早點穿,就有時間玩了。」隔天,我只等了五分鐘。第三天,集合時間一到,她就自己拿著長褲,套在裙下,沒有掙扎,不用哭鬧,也有了足夠的戶外時間。二個星期後,她決定穿長褲上學,因為換來換去很麻煩。

(更多請點選標題)


同理心,從愛自己開始

「你就給他玩一下嘛。」
「好乖,你有兩個,就一個給他嘛!」 
「不可以這麼小氣, 給他一塊嘛 ……。」
不管是威脅或利誘,收場卻常是:那小小孩或撇嘴、或哭著、或難過的、或領賞似的,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了他人。

 
但這樣的分享經驗,孩子體驗的,不是一同享有的喜悅,而是剝奪;他懂得的,不是我有能力給予,而是被強迫瓜分。

(更多請點選標題)

 

小美小語:

部落格真是惠我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ly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