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在學校,屬於家政課的範圍。不過,我一直都認為,非主要學科的家政課,才是生活中各式各樣學問的應用。
其實,我很努力的記錄著每一次的食譜,並不只是為了記錄自己用食物照顧家人,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我喜歡下廚,進而希望留下足跡,希望如果孩子也有這樣的熱情,可以爬上我的肩膀,著眼於更寬廣的視野。
我帶著孩子進廚房,希望能享受親子時光,也是為了希望孩子有更多的生活體驗。我一直相信,學問是來自於生活,我不希望孩子死讀書,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能在真實生活上獲得驗證和連結,對我來說,這樣就足夠,不需要一張一百分的考券。
知識學問不是在書本中,就在我們身邊,看得到、摸得到、聞的到、吃的到。
新增了這個分類,是我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生活這個教室很大,我想先從我最熟悉的廚房,帶領孩子。
在過去的一次文章中聊過:
廚房是個教室,裡面有數學、物理、化學、營養保健,從食物也可以再延生出文化背景、歷史,又可以兼顧吃飽肚子,從食物的採買可以認識食材,看見市井小民為了生活奔波忙碌,烹飪的效率可以訓練孩子安排事情的優先次序和規畫,遇到作品失敗可以思考應該要怎麼調整,和媽媽一起共廚要怎麼互相配合彼此的腳步,若能體會媽媽照顧家人的心意,那就更讓人感動了。
廚房能學的事情很多,就媽媽的角度來看,很多觀念也可以藉著廚房傳達,也可以觀察孩子處事的態度和個性。這是我為什麼喜歡帶著孩子進廚房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其實從廚房出發,可以探討到地形氣候,可以關懷到環境永續,許多烹飪的智慧,其實都隱含著物理化學的學問。
為什麼北方是麵食文化,南方是米食文化?因為氣候的差異,使得南北種植的穀物不同,而有不同的主食。
為什麼美國的黃豆要基因改造?從這裡可以跟孩子探討,從農業社會到資本主義的變遷,醫學生技的進步,和從飲食健康的角度,討論對人體的影響。
東坡肉跟蘇東坡有關係嗎?
你知道瑪格莉特pizza,材料只有:番茄、起司、羅勒,其實是模仿義大利國旗,深受當時的瑪格莉特皇后喜愛,因此而命名的嗎?
我深深覺得自己的不足,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不停的思考,試著的去尋找答案。希望這類文章陸續出現,如果有更專業的網友,如有發現錯誤,可以不吝告訴我,讓我修正,或是交流想法,互相討論。
我把我所知的告訴孩子,也抱著隨時更正的態度,媽媽不是萬事通,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探索,錯誤總會有,但能虛心接受,並且修改就好。
我無法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的教導孩子,但希望能用我對廚房的熱情,讓孩子知道:有興趣的事情,就努力去追尋和鑽研。
煮一碗紅豆湯,有甚麼學問?
紅豆要怎麼煮的爛?木不子有提供用冷凍的方式加速紅豆煮爛。
這個原理,是利用水份結凍體積膨脹的原理。
記得小時候要遠足前一天,我把保特瓶的水壺水裝的很滿,放進冷凍庫,希望可以整天都喝到冰水。
可是隔天起床,發現保特瓶口有流出來的冷凍水。
如果小時候有把養樂多拿到冷凍庫去冰,也會發現養多多的瓶子變得很鼓,冰太久的話,瓶身還會有結凍的養樂多。
這些都是水分子在結凍的狀態下,因為體積膨脹而造成的現象。
先將豆子泡水,豆子吸收一些水分後,放到冷凍庫去冷凍,因為豆內的水分體積膨脹,破壞了堅硬的豆體,使得豆子也較容易煮爛。
這次的紅豆泥我是照著木不子的方式做的,不過也許是我操作哪裡有誤,並沒有預期中的爛,顆粒還是蠻分明的,吃起來也是,跟我以往煮紅豆的方式差不多。
最近夏天到了,我應該會用綠豆再來實驗一次,是不是真的差異不大^^
以往我煮紅豆或是綠豆,並沒有先浸泡,直接一杯豆對五杯水,外鍋放二杯水,跳起後可以視狀況看要不要再加一杯水煮一次,我喜歡吃稍微有些顆粒感,所以這樣就可以。
這時候的紅豆通常都還是保持完整的顆粒,內鍋加些水後,放到瓦斯煮到自己喜歡的軟硬度,這時候紅豆因為吸收了更多的水分,比較會有脹大脫皮的樣子,也比較泥。
最關鍵的是:要煮到自己喜歡的軟硬度後,才加糖調味。
如果早早下糖,以為這樣可以煨出蜜紅豆,但只能換來一鍋煮不爛的紅豆湯。
這也是有科學原理的:滲透。
滲透的原理,在廚房中很常看到,最常見的,就是灑鹽出水。
為什麼灑了鹽巴會出水呢?
我們都知道,在水中加了糖會變成糖水,就是滲透的作用,水分子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跑,直到濃度相同。
當我們在蔬菜上灑鹽,蔬菜外的鹽水水分子濃度低,蔬菜內的水分子濃度較高,所以蔬菜內的水分會往外移動,就是我們看到的灑鹽出水現象。
我們拿到手的紅豆,通常已經經過了脫水乾燥的手續,用水煮紅豆,讓水分進紅豆中。
煮紅豆時,若是在紅豆湯裡加入糖,紅豆外的水分子濃度較低,紅豆內的水分就會跑出來,形成脫水的狀態,紅豆湯會覺得煮不爛,主要是因為紅豆煮熟了,可是因為水分太少,吃起來就很硬。
先不要加糖,讓紅豆吸足足夠的水分,再加入糖煨煮,才正確煮紅豆湯的方式。
這裡有一篇格主非常有實驗精神,有好幾個測試組合,共嘗試了12種煮法,非常值得花時間點進來看看喔!(謝謝木不子提供的連結^^)
紅豆內餡製作-
如果不想麻煩,紅豆餡可以在食品材料行買到現成。
不過,老實說我看過,實在是買不下手,看起來加工非常多,我想就算是紅豆的媽也認不出它來(紅豆的媽是哪位?),跟熟識的紅豆餅攤老闆買內餡,我還覺得安心一點。
內餡製作並不困難,簡單來說,就是將煮爛的紅豆粒,加入糖後一邊加熱收乾就完成了。
這是已經用冷凍方是煮好的紅豆,將水分瀝少一點,準備下鍋炒成紅豆泥
用小火慢慢收乾,一邊攪拌成泥,等紅豆泥的樣子差不多有了,就可以加入糖下去一起煮,這時後還是要有一些水分。
紅豆泥製作還是需要顧著爐火,尤其越到後半收乾時就越要勤快攪拌,免得燒焦。
如果覺得煨煮不夠,可以加些水分,不過少少加,免得要花更多時間收乾。
甜度可以自己控制,單吃覺得很甜就差不多了。
煮好放涼備用
取約35g一份,搓成圓球,內餡就完成了
廚房教室是不是很好康,有玩還有得吃呢!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