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要資訊公佈區 >

<2013/11/5 V.7 Start>

因為前陣子又有筆二系列更"錳"的不鏽鋼新聞,所以這篇文章點閱率又爬升起來。

我一直都有在關注這件事情,但一直都沒有等到更明確的答案,所以就沒有更新這篇文章。

不過上下游的欣潔有來信提到,衛福部其實有意要推動不鏽鋼餐具的標示,這其實也是一大消息(但我打不出好消息這三個字,因為如果沒有抽查的制度,沒有嚴懲的法規,廠商還是可以標示不符,這些配套也是要一併推動。)

最近的假油事件燒得太厲害,所以不鏽鋼推動標示的事情好像有些停滯了。

但至少推動廠商要標示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希望政府可以再接再厲。

最近有路過網友提供一些建議和連結,我也就一併更新在相關的位置囉^^

<2013/11/5 V.7 End>

 

<2013/9/10 V.6 Start>

謝謝Elaine提供了這個連結:

爸媽別擔心!不鏽鋼餐具錳超標「毒」害微乎其微

<2013/11/5 V.7 Start>

167樓的不是專家怕大家只看標題沒有點連結進去看,其實這篇親子天下的文章中,還是有說明:

如果使用的是品質較差的不鏽鋼,就不一定能保證不會有過量的金屬釋出。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把連結點進去仔細閱讀囉~^^

 

<2013/11/5 V.7 End>

還是有許多認真負責的媒體,給她們拍拍手^^

看完之後,爸媽們應該可以放心許多了^^

 

文章看下來,我不太確定是不是主要是討論不鏽鋼"餐具",有時也會有不鏽鋼"用品",但至少餐具應該是比較沒關係的,如果日後有關於烹煮用的不鏽鋼鍋具的相關文章,我也會在放上來的。

 

以下是我自己的想法,已經說了是我的想法,我覺得耶穌好,其他覺得阿拉好的可以來這裡歌功頌德阿拉的好,觀者會思考判斷,大家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這不就是我們反對旺中獨大的原因嗎?!因為我們不只想聽到一言堂。

但是如果有留言批評阿拉或耶穌,很抱歉這是我的地方,界線由我衡量,我會直接設為隱藏,不予回應,不理智的言論並不是我願意看到的。

我是保守的媽媽,我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在我能力範圍內盡量將低風險,所以我挑選食材,仔細清洗,自己煮飯,自己做麵包,如同好友梅子所說,媽媽的雙手是照顧家人的最後一道防線。

生活上還有許多的食安疑慮,但在我能力範圍內,我願意選擇更安全的器皿,餐具我先不更換(雖然小孩吃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毛),等生鏽時再更新,我自己對於拿來當烹煮的鍋具,還是相當保守,我無法確定烹煮時每一項食物的酸鹼度。

孩子不在我們照顧的範圍內,譬如兔寶在阿罵家,吃的也是沒有標示的不鏽鋼鍋具煮出來的食物,但是自家裡的更換,那麼頻率就降低了。

 

我最近在找304,也會面對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304的疑慮,實驗測劑非粉紅色的鍋具和餐具,除了大同電鍋、國外代購買的不鏽鋼餐具、環保餐具組,其他磁鐵都吸得起來。

有些304在經過塑型的過程中,可能會改變了他的物理特性而成弱磁性,就像電解測試,也是有可能將3系列的錳電解出來,或是2系列中錳較低的會測不出來。

不管磁鐵或電解,都只是一種現象,我們去明白他,知道他其他的可能性,利用資訊來幫助我們判斷,而不是讓資訊左右了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2013/9/10 V.6 End>

<2013/9/9 V.5 Start>

謝謝網友Elaine的回饋,凱哥有幾篇關於不鏽鋼的文章,提供了許多國外的研究數據,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不鏽鋼含錳真的重要嗎?

Review article for Stainless steel

 

凱哥也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能有更專業的人能提出他們的看法,我也很希望有更多專業的人能提供手上的那一塊拼圖,將能拼湊出比較完整的資訊樣貌。

 

Allen有針對送驗的方式做更進一步的說明,我更新在送驗相關注意事項內,有興趣的人請往下再看一下囉!

 

實驗結果等等資訊都還沒有接收到更新,關於日本的判別器,有熱心的網友寫信問過日本代購,不過回信說,只販售給機械工具或是溶劑相關等方面的公司。

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台灣的儀器行(?)化工行(?)之類的,可以代理引進來台灣販售嗎?

 

<2013/9/9 V.5 End>

<2013/9/6 V.5 Start>

我收到了上下游的欣潔回信(辛苦了,謝謝你們),關於判別器的部分,已經轉寄請教了。二系列的部分,因為過往餐具測驗較少測試錳,目前已經加入此項測試了,所以需要等實驗告一段落才能告訴大家了。

 

另外,謝謝135樓訪客的留言。其實我這陣子也有一直在思考先將實驗方式下架,只保留不鏽鋼資訊的更新,如果發生誤導,或是因為實驗受傷,那真的不是我樂見的。

所以,我決定將實驗的細節部分全部刪除,也懇請大家先不要再測試了,針對實驗有甚麼新進度,我會再更新的。

不過也在此發佈一個好消息,謝謝allen(真的很謝謝),願意酌收工本費協助大家測試。

我將allen的留言發佈於下,allen是義務性質,諸多事項請大家要看仔細並配合了,謝謝。

對於檢測有興趣的網友 有幾個點要釐清

1.若是不知名的餐具原則上不建議測試(意義不大)
最好是有品牌的 這樣測一次就可以一直用他家的 較符合經濟效益
(當然如果你就是想測 那也是可以 但不划算)

2.送試的樣品會經過鑽孔取樣(約0.5g)
(像湯匙會鑽尾部 鍋子會鑽邊邊 以維持可使用性為原則)
所以無法接受者請勿送樣

3.無法出具正式報告 故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此報告僅供個人或分享給網友安心使用
(至少可以知道某牌的某產品經檢驗沒問題 妳可以安心使用 )

4.費用
市面上檢驗機構檢驗費用論件計費動輒上千元
可搜尋關鍵字:"ICP化學成分分析 收費"
想檢測的朋友 酌收工本費$500/個 [純服務非營利性質]
不希望以價制量 但也請符合上述原則1.

5.報告內容
包含各元素(Si Mn P Ni Cr)成分百分比 不作碳硫
檢量線 R值>0.995以上 QC標準品查核及樣品重複查核
不用擔心準確性

送樣以公館捷運站面交為主 測試結果會連同樣品一併給你
原則上工作時間為兩週 數量多則另當別論
若要郵寄亦可 但請自行負擔郵寄收送費用
有需求者歡迎來信討論 sayo711025@gmail.com

 <2013/9/9 V.6 送驗內容補充 Start>

關於不做碳硫:

碳跟硫也都是不銹鋼內含的元素成分
而這兩個元素無法以濕式化學測得 必須另外使用碳硫分析儀(用燒的)
而且其主要是跟拉力強度特性有關 對原本的顧慮因素影響不大 所以才不作碳硫

關於ICP檢測:

CNS10006也是分析金屬類的一種方法
主要是使用另一種儀器:火花放電光譜分析儀spark(不解釋?!)
測試時需將樣品拋光磨平 在氬氣狀態下經由火花放電激發金屬 以測得各類元素
此法必須將樣品切成適當大小再磨平拋光 故較不適合

幾類金屬做比對 指的應該是
C Si Mn P S Ni Cr
樣品測試值
0.07 0.50 0.58 0.025 0.022 9.13 18.54
304標準值
0.08以下 1.00以下 2.00以下 0.045以下 0.030以下 8.00~10.50 18.00~20.00

spark與ICP的差別在於spark會將所有金屬成分皆列出
而ICP只針對需求元素作分析

小美的翻譯(解讀有誤請告知我):我想allen的意思應該是說,spark的檢測方式可以把這個送驗器具的所有金屬成分都列出,而ICP是可以列出:(Si Mn P Ni Cr)成分百分比

 <2013/9/9 V.6 送驗內容補充 End>

<2013/9/6 V.5 End>

<2013/9/5 V.4 Start>

上下游的文章一出,我相信做過實驗的人(包括我),都對這段話感到些許的擔心:

專家都認為,硫酸不是一般家庭不鏽鋼碗會盛裝的液體,自行操作實驗不但危險,反而會破壞合金的金屬穩定度,釋放更多有害物質,呼籲網友別再自行檢測。

上下游通知我文章刊出時,我也回信提出更多的問題,包括二系列的使用方式,而且也請他們是否可以協助確認,濃度約2%,3%的電瓶液,會讓合金不穩定這麼大的反應嗎???

我靜下心來仔細的思考,我的判斷是應該不至於這麼嚴重,將我的想法回覆給的128樓的Serena:

這個部份我昨天看到的時候,
愛回信給上下游時,也有請上下游幫忙確認,
我的想法是:電瓶液的濃度很低,而且測試的時間並沒有很長,
3系列本身就有耐腐蝕的特性,
所以測試時錳幾乎不會釋出或是量非常少,
我認為這是合金狀態很穩定的表現。

電瓶液的濃度,就算用衛生紙擦都沒有腐蝕,
所以這部分我認為應該沒問題的,
但保守起見我還是請上下游再幫忙確認了。

 

先將我的想法供參考,如果有高手回饋或是上下游有回覆,我也會更新的。

 

另外,由於鎳是稀有貴金屬,資源有限下,二系列的不鏽鋼是一個趨勢,所以請珍惜手邊的三系列不鏽鋼了。

我想科技日新月異,日後應該會針對二系列有更好的改良方式,提高他的抗腐鏽能力。

其實我也很期待能有個明確的資料,可以告訴我們二系列要如何使用。

二系列掛著掛著三系列的名字販賣,廠商從中獲取暴利,這跟最近的XX米事件事一樣的,都讓人憤憤不平。

在目前大多未標示的不鏽鋼,和可能標示不符的狀況下,身為母親被貴到是一件事,當下不爽,但是如何安全使用,不是只是被貴到,下次不要買他就好,我想知道,二系列應該要怎麼被使用才是安全的。

以前我認為,不鏽鋼鍋拿來油炸應該很安全,但如果我使用著一個沒有標示的不鏽鋼,或是二系列的不鏽鋼,真如我想的是安全的嗎?

拿來做筷子湯匙可以嗎?
只是盛裝煮好的熱食可以嗎?
拿來長時間裝水可以嗎?
拿來做燉煮油炸可以嗎?
拿來做反覆加熱的便當盒可以嗎?
拿來蒸熱食物可以嗎?
拿來煮白飯可以嗎?
拿來做飲水機內膽或是熱水瓶可以嗎?

如果仔細去觀察身邊的用品,會發現不鏽鋼器具在我們身邊出現的這麼頻繁,我們幾乎很難避免不去用到不鏽鋼,可是我們都不知道他是哪一種?被這麼使用是不是安全的?

市面上大多都是未標示的不鏽鋼,就算有標示不鏽鋼,是不是標示符合的疑慮都還存在在大眾的心中。

如果有明確的研究報告,可以告訴我們該怎麼使用這些不同系列的不鏽鋼,那麼我們可以針對可能是二系列的不鏽鋼,用二系列的方式來使用他。

我認為每一個器皿,都有它的特性,有她的極限,所以我們再使用鍋具的時候,會依烹調的方式,來選擇鍋具。

關於190度,我個人還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烹飪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複雜的化學反應,食物的特性,食材中可能的農藥,調味料,這都可能會造成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如果說用鐵鍋烹煮番茄紅酒等食物,可以活化鐵鍋中的鐵,幫助人體吸收一些鍋具中的鐵,這過程也不需要達到高溫

 

關於實驗,根據許多網友回報的訊息,有些是蠻可靠的確認,我也將這個資訊回饋給上下游,請他們可不可以再跟專家確認。

我的信件內容整理如下:

 

日本有賣一種不鏽鋼判別器:http://www.chemical-y.co.jp/product/cat44/ym-1.html

其實原理跟部落格中是一樣的,這是不銹鋼廠商實測的文章。http://blog.yam.com/olaffub/article/13524063

照這些專家的說法來看,我覺得這個日本的判別器是不是也是不能信任的??

 我知道我的想法很粗糙,對於學有專精的專家們可能不能接受,如果使用這個判別器,一定的劑量,一定的電解時間,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不銹鋼的含錳狀況,在政府不把關,又不嚴格要求廠商標明,市面上充斥著沒有標示的不鏽鋼器具,身為老百姓,老實說我寧可買這個來測試。

我不需要精準的知道他到底含錳幾%我只想知道他是不是含高錳的器具,這樣才能幫助我判斷這個器具該怎麼使用。

我明白每個系列的不鏽鋼都有含錳依您的報導,二系列和三系列的含錳量差距這麼大,有沒有可能在一個程度的濃度,一定的電解時間,一定的劑量,其實是可以只測出二系列的錳量?

因為要到肉眼可見,他必須要反應出足夠的錳。

這會不會就是日本他們的這個判別器呢?

另外,我在想會出現這種利用錳量來測試的判別器,會不會是因為要區分二和三系列,最大的差異在錳,而硫酸錳又有顏色,所以才會產生了這個判別器或是實驗?

其實我真心的希望專家們是不是能夠再思考一下這樣的測驗方式,有沒有可能有甚麼改善提高準確度?

說真的我不求百分百,我只希望有個簡單又可以分辨出七八成的高錳系列就好,然後告知我們該怎麼正確的使用他們。

把裝的水送去檢驗這個方式不錯,可是不是大家都知道送去哪裡檢驗,這些費用也不應該由民眾自行承擔。

如果有收到回覆,我也會在更新給大家知道的。

對了,上下游有說,如果有甚麼想了解的,可以再寫信給她們(揪感心),所以如果有甚麼想知道的,可以留言,我再一起整理。

<2013/9/5 V.4 End>

<2013/9/4 V.3 Start>

感謝上下游果然不負承諾,在最短的時間採訪那麼多人,出了這一篇文章:

不鏽鋼餐具錳含量超標掀恐慌潮 標檢局:錳超標 不違法

編輯小非回信給我時是凌晨二點,辛苦了上下游。

看完這篇文章,我只有生氣,並不是生氣當初找到的實驗,專家們並不建議,而是.......

政府這樣的回答讓我很不爽,

 

一句不違法並不能消彌民眾的恐慌,這不是一個安心政府該說出的話。

 

如果政府真的有所為,我們何必冒著自行在家測試的風險!!!!!!!

 

關於實驗,科學要求的是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實驗的不確定變因太多,真的建議實驗結果供參考。

也建議民眾不要自行在家配置20%的硫酸水,摘錄木不子的文字如下:

調配硫酸水溶液過程不論是直接接觸皮膚或是吸入都會造成傷害, 在家進行調配, 如果沒有通風適合的環境, 可能實驗者本身受硫酸的傷害更大

上下游的文章中,也有此段內容:

專家都認為,硫酸不是一般家庭不鏽鋼碗會盛裝的液體,自行操作實驗不但危險,反而會破壞合金的金屬穩定度,釋放更多有害物質,呼籲網友別再自行檢測。

故也請大家暫時停止測試了,謝謝。

另有提出其他的檢驗方式:

顏宗海建議,民眾若真的擔心,「可以在餐具中裝入開水,靜置半小時,再將這盆水送去檢驗,看看是否有重金屬超標問題。」

關於二系列的釋出錳的部分,文章中沒有提到高溫,但是有提到因為防腐鏽的能力較不如其他系列,所以比較有可能釋出:

台大醫院醫師、毒理學博士姜至剛則指出,台灣錳中毒案例,近年來相當少見,餐具中就算有微量錳元素,應該也不至立即引發疾病,但「含錳的餐具,抗氧化程度不足」,建議「別讓強鹼性的洗潔劑,碰到餐具,也避免以鍋鏟刮傷表面為佳。」

 

我回信給上下游,希望他們能夠對於二系列的錳釋出能多所著墨:

其實烹煮食物是一件複雜的化學作用,像是我之前再找不沾鍋的文章,也發現像是番茄紅酒算是酸性食物,烹煮過程會和鐵發生作用,釋出一些鐵,對許多缺鐵的人來說,也可以補充一些鐵。

像這樣的狀況,在烹煮過程中發生作用融入,外觀上一點都看不出來。

 

網友木不子也已經詢問了清大的材料系教授,和其他認識所學可能相關的朋友,近期也會再公布她整理的資訊,也很感謝木不子。

<2013/9/4 V.3 End>

<2013/9/3 V.1 Start>

這篇文章在短短幾天獲得這麼大的迴響,老實說出乎我意料之外,這麼大的瀏覽率,讓我對於不鏽鋼的訊息確認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我不想做出誤導別人的事。

我並不是一個想紅的媽媽,也不想要誤導別人,更不想引起恐慌,最初的原點,是找出要如何檢測家中不鏽鋼的鍋碗瓢盆是不是含高錳的不鏽鋼。是想找讓自己安心的方式,而非要引起恐慌。

我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文中也希望能有專業的人可以幫助我們,也很感謝有網友願意提供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有些剛發文的文字可能產生了誤導,在這裡先對大家說聲抱歉(鞠躬)

雖然實驗方式我也是網路上看來的,但是這些人並不像我的文章一樣受到如此大的迴響,接收到如此多的回饋,所以我並不認為自己只是轉發和實驗,我有更大的責任要將回饋的資訊更新。

如果有官方訊息,或是可靠的媒體資料,一定也會發佈。

這是一個變動快速的世界,今日的解藥,可能是明日的毒藥,也請大家要多保持彈性,對於接收的資訊要多做些思考和判斷,我們相信的事務,不一定是永遠正確的。

我對食安的訊息相當重視,這些日子來,我已不冀望過"無毒"的生活,我的想法,就是盡量遠離毒害,均衡飲食,作息正常,人體本身就有排毒的能力,降低身體的負擔,加強排毒的能力,過好每一天。

我能做的,就是盡快將資訊更新補上,這才是真正彌補的方式,也非常希望當初轉發的大家,能夠也將後續的更新也做轉發通知。我們不是要揭疤,只是想要一個安心的可靠訊息。

麻煩BBH的發文版主,或是有發布到粉絲團的大家幫忙了,謝謝。

之後我會在文章標題做更新的日期和版本,如<2013/9/3 V.2>,意思就是2013.9.3更新第二次,更新的內容,也會以tag標註,請多利用ctrl+f蒐尋。

因為政府沒有要求廠商做標示,身為消費者並沒有知和選擇的權利,能分辨不鏽鋼,才能幫助我們如何使用這些器具,或是要不要使用這些器具。

親愛的媒體記者朋友們,我認為採訪我並無助於協助大眾,因為我沒有專業的背景,如果說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就引起許多人的不安,那麼公開報導影響層面更大。我衷心期盼各位媒體朋友們,可以把這些時間和心力,找出官方或是具公信力的單位,確切的告知民眾每一種系列不鏽鋼的正確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如果只是簡單的一句[易釋出錳],這樣真的非常容易引起民眾的惶恐:是有多容易?接觸就會嗎?裝甚麼容易釋出?裝多久會釋出?每個人對"容易"的感受度不一樣,應該要明確說明的。

這也是身為平凡老百姓如我,沒有辦法做到的事,希望能藉媒體的力量,宣導正確的觀念,和讓政府明白人民們的心聲,第一步先要求廠商依定要明確標示,進一步也是要做到抽檢廠商是否標示不符。

請媒體朋友們協助釐清大眾的疑問了,謝謝。

有些重要的觀念要先跟大家澄清,有許多也是我在文章發表後,經由大家的回饋所獲得,真的很感謝大家,在政府還沒有介入幫忙,還沒有可靠的媒體資料,這些資訊我也不敢百分百一定就是對的,但我想資訊透明化是重要的,還是要整理出來。

1. 不鏽鋼系列都有含錳,只是含量多寡。

2. 針對實驗,雖然我所參考文章,是說明可以檢測是否為304不鏽鋼,但依據回饋的資訊,其實還是有很多可疑的疑點待釐清,在還沒有專家的協助確認下,很抱歉這個實驗應該要保守看待:

實驗不能絕對用來判斷是否為2系列的不鏽鋼,更精準的來說,可以從實驗過程中變色的時間和顏色深淺,來判斷不鏽鋼中錳是否容易釋出,和顏色深淺看出釋出的多或少,並無法確實實驗出析出的劑量。(這個部份後面會有更多解釋,請務必往下參考。)

反應式是OK的,參考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建議當作使用該器具的參考資料。

3. 感謝網友Elaine分享,對岸因為發生過較大的高錳事件,所以針對錳有較多官方的訊息,請參考聯結:

科學生活:炊具錳超標是否會危害身體健康?

不鏽鋼炊具食品安全新國標降門檻 錳含量不設限

就大陸的官方說明來看,2系列的不鏽鋼就算有錳釋出也是微量,如果只是盛裝的碗筷湯匙,2系列是安全的。

這是大陸官方的說明,也非常希望台灣的政府是否也可以找台灣的研究機構作可靠的說明,我私心的認為林杰樑醫生如果對2系列的便當盒有疑慮,那麼對於加熱到溫度多高,多久時間可能會釋出,這應該要給民眾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幾點算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寫在前面。隨著資訊的不斷更新,為了增加可讀性,原文我也會重新編排,<2013/9/3 V.1>算是大的改版,更新的資料較多,可是因為點閱率實在太高,我認為重要訊息應該要先發佈,所以先短暫更新到這,其他慢慢補上。

 

<2013/9/3 V.1 End>

 

<2013/9/3 V.1 Start>

[關於不鏽鋼]

關於不鏽鋼的介紹,這篇文章還是蠻完整又不艱澀:

摘錄le bonheur的部分文字如下:

如果鉻含量不足,則不銹鋼外表將無法形成那層緻密的氧化鉻保護膜,而失去防銹﹝腐蝕﹞的功能。若鉻的含量足夠,在常溫大氣中,是不會生銹的。  

不銹鋼之所以不易生銹,是因其含有鉻,在表面上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鉻保護膜,厚度約10~50A ,這薄薄的一層,在一般的大氣或有水的環境下,可以防止腐蝕性的氣體或液體向內侵蝕,進而保護內部的材質不受侵害;如果這層保護層受到外界以機械式﹝如刮 傷﹞或化學式性的腐蝕,在一般大氣下或有氧的環境下會再度產生氧化鉻保護層,保護內部不被繼續腐蝕。

我也整理綜合所得的資訊:

所有的不鏽鋼都是有含錳的,只是含錳的比例多少,82樓的allen每個月都會為不鏽鋼進行檢測,回饋如下:

SS304各個要求的成分%為:
C 0.08以下 Si 1.00以下 Mn 2.00以下 P 0.045以下
S 0.030以下 Ni 8.00~10.50 Cr 18.00~20.00

加入鎳的作用是防腐蝕,鉻是防銹,這二個金屬是稀有的金屬,價格也較高,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錳較高的2系列於是開始普遍。但因為二系列含鎳和鉻較低,在抗腐鏽的能力上就不如三系列,錳也比較容易釋出。

究竟錳在甚麼樣的狀況下容易釋出?

目前為止在台灣還沒有找到確切公開的說明,如果有發佈會在補上。

網友Elaine有找到了大陸的新聞,內有大陸官方對於高錳不鏽鋼的看法。

科學生活:炊具錳超標是否會危害身體健康?

不鏽鋼炊具食品安全新國標降門檻 錳含量不設限

從新聞看來,大陸新聞對於2系列的不鏽鋼,認為安全疑慮其實不是那麼大,合金狀態不容易溶出,且攝取一些錳對身體有幫助。

我還是期待台灣有自己的看法,私心的認為林杰樑醫生如果對2系列的便當盒有疑慮,那麼對於加熱到溫度多高,多久時間可能會釋出,這應該要給民眾一個明確的答案。

對於錳的攝取,在這裡摘錄一段台北榮總的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的文章:慢性錳中毒

每天攝食少量的蜢對維持身體健康相當重要。在食物中和自然界中錳的攝取並不缺乏,所以沒有人的錳缺乏病例報告

從這段資訊,我的疑問是:既然從食物中和自然界吸收錳並不虞匱乏,那麼如果鍋具有釋出,從鍋具吸收的有沒有可能長期累積就會過量?這會不會是林醫師所擔憂的點呢?

 

二系列的錳,在甚麼樣的狀態下可能會釋出?這個議題大家也很關心。

其實我本身也很依賴用大同電鍋燉煮,我的使用習慣上,也常用不鏽鋼碗用蒸的方式加熱給孩子,不鏽鋼碗不只是盛裝食物而已,所以很多狀況下,會希望選擇3系列的不鏽鋼,若是2系列的使用有明確說明,或許筷子湯匙之類的用2系列或許是無疑慮的。

希望也能有媒體朋友或是專家回答了,謝謝。

 <2013/9/3 V.2>

謝謝109樓的Fish提供的新聞:驚!新北市幼兒園3萬便當盒錳超標 生殖力恐受損 | 生活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摘錄部分內容:新北市教育局表示,依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物質安全資料表,錳必須達沸點攝氏196.2度才會溶出有毒物質

我剛剛google了[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物質安全資料表],結果如下:
物質安全資料表
 
本資料過期????!!!!
 
連過去新網址:
 
最新資料請參考勞委會GHS網站 
  
冏.............................
 
新聞日期是8/1,網站上也沒有寫何時過期,也不能說是用過期資料給記者的,但這樣真的有冏........
 
不過元素特性應該不太可能會變動是嗎?依過期資料來看,錳的沸點是在196度。單看沸點來判斷,請問這樣是合理的嗎?這樣三系列也有問題嗎?還是說因為三系列含量少,錳釋出的劑量更低,所以無虞?
 
關於二系列不鏽鋼的使用,還是希望有公信力單位說明,不只有產業界的檢驗結果,讓我們能依據種類和自己的使用烹調方式來使用。
 <2013/9/4 V.3 >
感謝116樓golar70的回饋:
錳的熔點是1246°C,沸點是2061°C(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4%B0)。故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物質安全資料表所登記的沸點資料可能是錯誤的,供您參考。

另外,教育局表示,依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之物質安全資料表,錳必須達沸點攝氏196.2度才會溶出有毒物質。
沸點是指物質由液體變成氣體的溫度點。要到沸點錳才會溶出(2061°C),那不鏽鋼碗應該也差不多接近沸騰了吧。可能又是政府機關錯誤引用,又沒有查證。

<2013/11/5 V.7 Start>

168 NLSC提到

資料過期的部份

是因應政府導入GHS-SDS的部份;原先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提供的MSDS內容必須調整

所以才會顯示該資料過期。

要查該物的SDS資料請到

http://ghs.cla.gov.tw/CHT/intro/GHS-background.aspx

<2013/11/5 V.7 End>

 

 

實驗是不是足以用來分辨這是不是2系列的不鏽鋼?我將疑慮整理於後,謝謝網友的回饋。

82樓的allen提到:

SS304各個要求的成分%為:
C 0.08以下 Si 1.00以下 Mn 2.00以下 P 0.045以下
S 0.030以下 Ni 8.00~10.50 Cr 18.00~20.00
各元素皆使用ICP儀器來作分析,C,S則為碳硫分析儀來分析,
百分之1的誤差就可能導致產品不合格!

allen的疑慮是好的,如果百分之一的誤差就會造成產品不合格,不能認定為304不鏽鋼,那麼這個實驗,沒有精準的測量時間,精準的測量劑量,真的能用來認定是否為304嗎?

各家的濃液應該也不一致,大家自己測試的時間和劑量也都不一定,如果用來判斷是不是304不鏽鋼,這樣真的是太粗糙了ORZ 我在看到實驗的時候,也沒有這個敏感度想到這些..........

回歸到化學式本身提供的意義,在沒有專家的協助下,先不要做延伸的解讀,這個實驗,可以從硫酸錳產生的速度,和產生的濃度(顏色深淺),來判斷這個鍋具的錳是否易被解離,每次測驗,盡量用固定的劑量,固定的時間,在同一個水平下,可以觀察家中鍋具的錳產生狀況,來評估要如何使用他們。

在還沒有政府把關,使用沒有標示的不鏽鋼器具,這個實驗能幫助判斷使用的方式和頻率,但是否可以用來判斷304?合金之間的作用,是否有可能在某一個濃度下的硫酸水,和電解時間,是真的可以只解離出2的錳,而解離不出3的錳呢???

這個也很需要專家回覆了。

而且如果真的找到了這樣的配方,也很希望有廠商可以跟日本一樣,上架販售這樣的判別器,政府就算不抽檢把關,全民皆狗仔(喂!),我相信業者也會如履薄冰,不敢隨意標示的。

<2013/9/3 V.1 End>

 

這也是我^^

小日子。饗日子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鏽鋼檢測 304不鏽鋼
    全站熱搜

    lylyko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9) 人氣()